近日,從陜西省自然資源廳獲悉,“十四五”以來,陜西堅持“找大礦、找好礦、找急需的礦”,扎實推進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共計實施礦產勘查項目380個,圈定找礦靶區122處,形成大中型礦產地35處,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十四五”找礦目標任務,在新區新類型勘查、深部找礦研究等方面實現突破。

“十四五”期間,國家下達陜西11個礦種找礦目標任務。陜西廳按照省委、省政府總體部署,統籌安排、精心組織,凝聚地勘單位找礦合力,共計新增金133.12噸、銅5.07萬噸、銻2.4萬噸、鉬42.27萬噸、鋰3.08萬噸、石墨778.2萬噸、錳410.89萬噸、釩20.79萬噸、螢石131.4萬噸、鎢9.11萬噸、鈷2289噸、金紅石68.8萬噸、稀土4211噸、磷800萬噸、鉛鋅23萬噸,初步估算潛在經濟價值達3000億元。
陜西廳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該廳加大重點勘查項目投入力度,推行集團化找礦新模式,強化科技創新引領和成礦理論研究,應用綜合物探新技術、新方法,助推礦集區深部找礦,實現戰略性礦產找礦提質增效。其中,揚子地臺北緣首次發現沉積型鋰礦,鳳太金鉛鋅礦集區首次發現隱爆角礫巖型銅鈷礦,南鄭區碑壩雜巖中首次發現中型構造蝕變巖型金礦,丹鳳—商南地區首次發現可用于半導體坩堝和光伏產品等高端領域的偉晶巖型高純石英原料。另外,渭河盆地氦氣勘查發現獨立氦氣藏,小秦嶺金礦巡馬道斷裂深部圈定金鉛共生礦體,山陽銅礦勘查找到厚大含銅矽卡巖礦體。
來源:中國自然資源報
圖文如有侵權,敬請聯系刪除